华粹影像(成都摄影棚专业租赁)

标题: 谁在开国际玩笑——方舟子打假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引... [打印本页]

作者: lee    时间: 2014-4-18 11:19
标题: 谁在开国际玩笑——方舟子打假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引...
1 谁在开国际玩笑---方舟子打假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引网友反驳.jpg
编者按:近日,著名的打假斗士方舟子发文称参加国外摄影比赛并获12万美元巨奖的作品《乡村教师》,是摆拍的,造假的,抄袭的。并说:“摆拍是纪实作品的大忌,何况是造假,更何况是抄袭。抄袭的、造假的、摆拍的作品获得了国际摄影大赛的大奖,这不是在开国际玩笑嘛。”方舟子在论战中善于通过收集信息,结合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经过严密逻辑推理,作出直逼真相的事实判断。这一科学方法令他在论战中所向披靡,摧枯拉朽。前些年他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结合公开资料中的蛛丝马迹,推导出“寒韩代笔”的论断,便令方粉叹为观止。这几天他评论刚获国际摄影大赛12万美元巨奖的作品《乡村教师》,细观其推论,相信绝大多数人并不反对他对该作品“抄袭、造假、摆拍”的指控,也认可其“摆拍是纪实作品的大忌”的艺术主张。事情至此也就罢了,但方舟子据此进而质疑该作品的获奖资格,认为其获奖是“开国际玩笑”,这一质疑引发了网友的热论,有网友直指方舟子犯下了低级错误,栽倒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他根本不了解哈姆丹国际摄影大赛是一种怎样的比赛。


事件背景
       新华社报道,总奖金额高达38.9万美元的第三届哈姆丹国际摄影大赛日前(17日)在阿联酋迪拜揭晓,参赛的中国摄影家表现出色,夺得总共17个奖项中的6个,其中江西摄影家周抚阳凭借《乡村教师》获得级别最高的赛会大奖和12万美元奖金。

方舟子:照片获奖简直是开国际玩笑

       《乡村教师》这张照片的用光、构图等技巧当然很专业,但能打动评委的,应该是其题材:极度贫困的乡村破烂的教室,衣着破烂的小学生,兢兢业业的乡村教师……最抓眼球的有两点:穷到连黑板都没有,只好直接在土墙上写板书;旁边一个小女孩背着弟弟专心听讲。有人又要骂通过表现中国的落后向外国人领赏。中国当然还有很贫穷落后的山村,学校在许多地方也是被忽视的角落,外传这些家丑,无可厚非,甚至值得鼓励。但是不能通过造假,贩卖别人的贫穷来获取自己的名利。这张照片最抓眼球的两点,违背了生活常识,正让人觉得其虚假。在土墙上写字,很难擦掉,下一节课怎么办,难道只为摄影师上这么一节课?那是山区,再穷也不至于连木板都找不到一块来当黑板。最前排明明还有个位置,背弟弟的小女孩为何不坐下来,非得站着?何况那个小弟弟年龄已足够大,完全可以下地自己站着了,那么站着背着能坚持多久?

       这是四川大凉山彝族山村的一间“教室”。那个地方近年来已成了中国摄影胜地,无数或专业或业余的摄影师都去那里拍摄了无数照片,这间“教室”也被拍了很多次,简单地搜索,就能找到两张表现内容雷同的照片,都是教师在土墙上板书,右边都有一个小女孩背着小弟弟站着听讲。只不过,一张是上海摄影师草堂在2012年11月上传的,一张是重庆摄影师张人可2013年4月上传的(。从土墙的纹路、字迹可以知道是同一个房屋。但是参与拍摄的小孩人数不同,教师也不一样,难道那个地方的师资、学生流动那么大?

       从周抚阳获奖作品较清晰的图片可以看出土墙上有模糊的“……放学”字样。从张人可的照片可以清楚看出是“下午四点放学”,旁边有一串汉字数字也出现在周抚阳的作品上。草堂另有一张该场景的局部特写,也可以清楚地看清“下午四点放学”,但旁边没有汉字数字,下方的“好好学习”在张人可的照片中则被其他字覆盖(草堂还有一张局部特写,显示“好好学习”下面原来还有清楚的“天天向上”)。由此可以推断这三张照片的拍摄时间顺序是草堂最早,张人可其次,周抚阳最后。所以周抚阳的获奖作品以及张人可的作品,不仅是摆拍,而且是抄袭别人构图的摆拍。草堂的作品也是摆拍,是否抄袭别人的构图则不清楚。摄影师明日月在2013年11月上传了一张同一个“教室”教学的照片,从墙上字迹判断,应与周抚阳的作品差不多同时拍摄,只不过墙上多了一张毛主席像。小李飞刀在2013年5月和2014年3月先后上传了两张该“教室”的照片,可知该“教室”是有一块大黑板的,其他摄影师为何不用,大概是出于构图和色彩的考虑。

       从这些照片看,这间“教室”的屋顶非常破,有大大小小的窟窿,很适于拍摄取光,却不适于房屋使用,否则来一场雨就上不了课(大凉山多雨)。如果这真的是间教室,修补屋顶并不需要多少费用,需要的是人力(在周抚阳、明日月的作品中,屋顶最大的窟窿已经被补上了)。同样,教室地上堆满垃圾,需要的也只是人力清扫,与贫穷无关。难道摄影师想让人们觉得那里的人不仅穷而且懒?我怀疑这其实是一间废弃的仓库,被摄影师们拿来当作摆拍的摄影棚了。

网友的反驳:方舟子犯了常识性错误
      
       阿联酋迪拜哈姆丹国际摄影大赛其实是一个国际沙龙艺术摄影比赛,并非新闻纪实类摄影比赛。方舟子显然混淆了两者的区别。那么,《乡村教师》是否符合比赛章程的规定呢?
      

       本次比赛共分ABCD四组,在创作方法上,章程对这四组的描述分别采用了下面字眼: A创造未来组,“这个充满动力和魅力的主题可以用很多种的方式表现出来”;B一般组,“本组别为摄影师提供了极大的自由,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他们的创造性”;C黑白组,“黑白照片要求使用很强的熟练图形合成技术和专业的采光技巧”;D街头生活组,“本组别允许摄影师自由地表现他们自己以及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章程既不反对前期拍摄的导演摆布,也不反对后期的PS移花接木。《乡村教师》参加的是A组,作者并没宣称作品是新闻纪实作品,从影赛的具体语境上看,也无此暗示,可以说此作品并不违反比赛规则。
        

       反观国际上新闻纪实类的摄影比赛则均严格规定不可造假,视真实为其生命,这也是常识。业界最享盛誉的“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就明确规定:“不可修改图片内容。只允许进行符合当前行业标准的润饰。评判委员会是这些标准的最终评判人,可酌情要求查看照相机记录的未经润饰文件或未经调色底片或正片的扫描文件。只接受单帧照片,不接受合成及多次曝光照片。……希望所有参赛者都能遵守国际新闻记者联合会《记者行为准则宣言》中规定的职业行为指南。” 但本次比赛作为沙龙艺术类比赛,对作品的真实性并没作规定,也不拒绝合成照片、多次曝光照片和用电脑技术人工修改制作的照片。事实上其它获奖作品也存在摆拍现象,获奖目录中有多张渔民撒网的照片,相信摄影界人士无人会怀疑这是导演摆布的结果。而飞鸟捕鱼的照片,通常的拍法是往预定水域投放鱼饵引诱鸟类捕食,也是一种导演出来的作品。同组获奖的作品中还有一张西班牙摄影师阿尔瓦罗·拉伊兹及大卫·兰格尔的《未来的计划》,也是摆拍作品,该专题一共12张作品此前已在2013年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中国第十五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中获得女性类金牌奖。
      
       中国目前的国家级摄影艺术比赛,即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和“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其应对“造假”的方法,是对比赛作品进行分类,作出不同的规定。去年举办的国际展规定:“女性主题类”和“纪录类”“入选作者有义务向组委会证明其作品的真实性,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组委会提供入选作品原始影像文件(数码原始数据或底片),用于专家鉴定及制作展览照片等,之后归还底片。原始影像必须是作者本人用照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具备照相功能的摄影器材所拍摄的、未经任何软件处理的、含有拍摄机型、拍摄时间、相关参数等完整原始数据的文件。对不能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供原始影像文件的入选作品的作者,即视为自愿放弃入选资格。”而对“艺术类”和“商业类”,则明确规定“对创作技法不作限制”。章程并指“艺术摄影是指为表达审美意趣、倾诉主观情感而创作的作品。题材可涵盖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人物、静物、动植物等。也包括创意影像、观念影像、实验性影像等”。此次阿联酋迪拜哈姆丹国际摄影大赛,大体上即相当于中国国际摄影展的“艺术类”。


       令人遗憾的是,方舟子显然并不熟知此类规定,信息收集上的疏漏导致其犯下了常识性的低级错误。导演、造假和摆拍,归纳起来也就是虚构,这是一切艺术门类的基本特征,甚至可以说没有虚构就没有艺术。我们并不指责吴承恩虚构孙悟空,也陶醉于芭蕾舞者脚尖行走的优美,更祝贺李安因“导演”而获得电影的荣耀,但为什么同样作为艺术,导演摆拍的摄影作品就要受到造假的指责呢?我们不能仅仅把摄影限定在纯客观机械记录的功能上,而否定其艺术虚构的能力。通过导演摆布而营造出真实的幻觉体验,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乡村教师》所在的残破老房子是真实教室也好,废弃教室也好,甚至如方舟子所言是仓库被摆布成教室也罢,作品营造了一个贫困乡村的教育场景,触动外人的心灵,也便完成了它的艺术任务。实际上,当代观念摄影早已不忌惮摆拍,甚至刻意通过制造人为景观完成摄影的创作,借以表达对世界的思考。例如在2013连州国际摄影展上丹麦著名艺术家索伦·达尔高展出的《面团肖像》,便是作者与被摄者合作摆布拍摄而成。

       以艺术的陌生化理论考察此一事件,模仿之作《乡村教师》的获奖也是符合艺术规律的。无疑,优秀的摄影作品,往往通过新奇的影像、独特的体验和深刻的哲思,向观赏者展示一个有别于观赏者生命体验的陌生的艺术世界,令观赏者耳目一新,心灵为之一震。当年解海龙的《希望工程》系列照片正是以鲜见而又震撼人心的影像引发社会的巨大反响,但随后引发摄影人争相模仿,雷同作品层出不穷。模仿确实是摄影界人士心中的隐痛。人文题材如此,风光摄影更甚。对象千年不变,角度也就那么几个,要拍摄一张与众不同的珠峰风光作品,谈何容易。但这更说明创新的可贵我们赞赏第一个把女人比喻成花的天才,但也不能禁止庸才和蠢才继续作出女人如花的比喻。群起模仿固然反映了摄影人想像力的匮乏和创造力的枯萎,但抛开模仿的艺术价值不说,此类运动式的摄影操练也在客观上催生了众多在技巧上越来越娴熟的作品。虽然它们在国内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难以引起心灵的涟漪,但当它走出国门,接受全球观众审视的时候,却可以给予异域观赏者以新的体验,让观赏者产生诧异、惊愣和新奇感,并进而刺激观赏者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更新观赏者对生活和经验的感觉。因此而获得大奖,也就不足为奇,顺理成章。可以肯定,寻找新奇的题材,或为作品寻找以之为奇的受众,让作品墙内开花墙外香,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一些摄影人获得成功的捷径。
        
       这张照片获得的是《创造未来组》“全场大奖”,在该组别所有获奖的148张作品中,起码有25张题材是相同的,都是反映世界各地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问题。把12万美元的巨奖授予本作品,表明了主办方关注贫穷和教育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决心,彰显了其人文关怀的精神。假如这一系列作品能引起世人的关注,并促成某些国家政府和国际机构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这将是摄影作为艺术对人类社会进步作出的极大贡献。 当全球都在关注关乎人类未来生存的贫困和教育问题的时候,“开国际玩笑”的不是《乡村教师》,不是影赛主办方,相反恰恰是方舟子本人违反常识的苛责。






欢迎光临 华粹影像(成都摄影棚专业租赁) (http://bbs.chinatree.com:8080/)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