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粹影像(成都摄影棚专业租赁)
标题:
一位农民摄影师和他镜头中“伤心的土地”
[打印本页]
作者:
lee
时间:
2014-9-29 09:54
标题:
一位农民摄影师和他镜头中“伤心的土地”
2014-9-29 09:54 上传
下载附件
(14.93 KB)
2014-9-29 09:54 上传
下载附件
(15.12 KB)
不会控制曝光时间,也不懂光圈焦距和景深的关系,甚至在夜里拍照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避免红眼。
陇西县双泉乡农民柴树冈的摄影,谈不上有多少技术,也称不上什么艺术,他将手中的照相机,对准了和自己一样生活在黄土地上的农民,一次一次地按下快门,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下河流和村庄,老人和孩子。
柴树冈的作品很平凡,几乎不会给人带来任何视觉上的冲击,却总是流淌着一股莫名的心酸和悲凉。
或者高龄留守在家,或者被生活在一起的儿女们“分家”,失去劳动能力、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们,在柴树冈的镜头里艰难地活着
9月2日上午10点多,陇西县双泉乡何家沟村66岁的农民柴树冈,骑着摩托车走了几公里,到达邻村的一户人家里。两个月前,这户人家的儿子考上了大学,马上就要离乡求学,请柴树冈去拍张全家福。
这家人的房子修得很气派,屋子里全部铺上了瓷砖,时兴的组合沙发下还铺着一张喜庆的红地毯,甚至连房子的外墙,也全部都用瓷砖装饰起来了。主人搬来一张椅子,让自己80多岁的老母亲坐在前面,自己和妻子、儿子站在母亲身后,对着柴树冈的镜头露出满足的笑脸。
柴树冈的叹气微不可闻,他按下快门,拍下这张看起来和谐美满的全家福。
“不行,我还是得再出去一趟。”吃过午饭,柴树冈又一次挎着只要出门就须臾也不离身的单反相机出了门。这一次,他在离上午刚刚拍了全家福的那户人家三四百米的一座土坯房前停下了。大门是挖在一堵厚厚的土墙上的,又小又矮,更像是一个洞,必须要低着头才能通过,狭小的院子里唯一显露生机的,是一片正在蓬勃生长的扫帚草,一间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里,早上刚刚和儿孙们一起拍过全家福的80多岁的小脚老太太,正在给自己准备晌午的饭。
“老人家,我过来给你说一声,早上的全家福,你照得很好,很富态。”原来,柴树冈忽然想到老人可能根本就看不到那张全家福的照片,所以专门过来看望告知一声。
“好,好着呢。”老人拉起胸前的围裙擦了擦眼角,推让着要柴树冈上炕坐,自己则去给他端来一碗刚刚做好的饭,一碗清淡的面糊糊里下了几片绿菜,面汤里几乎可以看到人影。柴树冈举起相机,快速按下快门,将端着饭碗的老人装进自己的镜头。
这张照片是免费的,但是柴树冈并不会把照片打印出来送给老人,而是存储在自己的电脑里一个叫做“伤心的土地”的文件夹中。
存储在“伤心的土地”的文件夹中的,基本上都是柴树冈在农闲时拍来的老无所依的农村老人,拍摄半径已经延伸到方圆15公里以内。或者高龄留守在家,或者被生活在一起的儿女们“分家”,失去劳动能力、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们,在柴树冈的镜头里艰难地活着。
从老人的家里出来,柴树冈又骑着摩托车去了几公里外的胡家门村,去看望贾连胡。贾连胡也已年近8旬,小儿子常年在外打工,给身患重病的妻子治病,大儿子和老人分了家,单独生活。柴树冈进门时,贾连胡下半身瘫痪的妻子正双腿跪在院子里,用尚有知觉的一支胳膊撑在地上,拖着全身的重量,从堂屋里往厨房里爬,她正准备去烙饼。
柴树冈举起相机,一个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农村老人与生活的抗争,在他的镜头下,定格成了一张匍匐在地的照片。
他忽然发现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黄土地,开始变得陌生而冷酷,而镜头里的农村,也不再是自己所熟悉的那个农村
今年66岁的柴树冈,1968年高中毕业。年轻的时候,柴树冈参过军,打过工,最终,他还是回到了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黄土地上,做了一名农民。他这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把3个儿女培养成人,供他们上学。儿女们在大城市里有了体面的工作,甚至,大女儿还给他找了一个意大利的洋女婿。
2008年,60岁的柴树冈被女儿接到北京生活了一段时间。担心父亲会因为陌生的环境而产生孤独感,细心的女儿送给柴树冈一台电脑,教父亲上网,又送了一台卡片机,让他可以随便拍些照片留念,没想到柴树冈竟由此而迷上了摄影。
说摄影或许并不准确,因为柴树冈没有多少专业的摄影技术,只是简单地用照相机拍下他周围的人和事。从北京回来后没多久,柴树冈80多岁高龄的母亲去世,父亲也卧病在床,柴树冈精心地照顾父亲,目睹了老人在病痛的折磨下痛苦的晚年生活。
“因为我父亲的缘故,我就想到,到底有多少老人都和他一样在晚年忍受这样的痛苦,我就想要用照相机把这些都拍下来。”在这个念头萌发之后,柴树冈开始留意周围的老人,却发现大多数老人的境况甚至更为悲惨。
柴树冈开始利用农闲时间到处照相,他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听到哪里有生活困难的老人就去探望,拍照。6年来,他走遍了以自家为半径15公里以内的村村落落。
看到父亲如此热衷,女儿在2010年又给父亲买了一台单反相机,并送了一台打印机给父亲。柴树冈开始以成本价为乡亲们提供拍照和打印服务,柴树冈也由此成为了一名乡村摄影师。然而在更多的时间里,他还是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地给老人拍照。
拍得越多,柴树冈的内心就越难以平静。他忽然发现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黄土地,开始变得陌生而冷酷,而镜头里的农村,也不再是自己所熟悉的那个农村。曾经淳朴亲厚的乡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疏远了,许多交情成了面子,许多帮扶成了买卖,许多风俗成了场面。离开土地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开始还留下孩子,后来连孩子也带到城里去念书了,于是农村就只剩下了一群老无所依的老人。
2013年的夏天,在女儿的帮助下,柴树冈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乡土农人2013”的微博,在自己的第一条微博里,柴树冈写道:“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喜爱摄影,爱好音乐,我在黄土高山拍了一些图片,我将陆续上传,供大家享评。题材以农村、农民为主。”
网络为柴树冈打开了一扇窗,从此,在农闲之余,柴树冈便会把自己拍来的照片隔三差五地上传到微博上,每一张图片都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他希望通过网络传递出的这些照片,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于农村和农民的关注。
然而还不足100人的粉丝数量,让柴树冈的微博在更多的时候只能自言自语,他的照片,也只能安静地躺在那个“伤心的土地”的文件夹中,就连妻子,也不经常看。
所有关于农村和农民的生活,都被柴树冈的镜头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2013年夏天,柴树冈的大女儿带着丈夫保罗回老家看望父母,保罗在电脑里看到了柴树冈5年来所拍摄的全部照片,深感惊讶。回到北京后,在保罗的多方努力下,意大利一项名叫“How are you” 的文化活动为柴树冈提供了契机。2013年10月11日,在3对儿女的共同努力下,柴树冈在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处举办了名为《伤心的土地》的摄影展。
影展一共选取了25幅摄影作品,是从柴树冈5年来所有的照片中精心挑选的。意大利使馆文化处还为影展举行了简单的开幕仪式,儿女们把开幕式拍摄下来,刻成光盘送给柴树冈留作纪念。在当时的影像记录里,65岁的柴树冈尽力平复着紧张的语调,他说:“在我生活的农村,发生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我用相机一一记录了下来。”他又说:“知道了羞耻,我们才能走向善良。”
柴树冈重点拍老人,但却不是只拍老人。在他的镜头下,有曾经喧闹无比如今却凋敝冷清的集市,有满墙标语却不见人影的村庄,有奢侈排场的婚丧嫁娶,也有热闹一时的文化下乡汇演。所有关于农村和农民的生活,都被柴树冈的镜头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记录了下来,没有任何摄影技巧,也没有任何后期制作,甚至在他晚上拍摄的照片中,所有的人都带着一双发光的红眼。
为了拍到更多真实的照片,那台已经被黄土填满了缝隙的单反,就像是长在了柴树冈的身上,只要一出门,他总是背着照相机。
在村子里,有很多人都不喜欢柴树冈,因为他做事总是和大部分人不一样。柴树冈也不喜欢他们,看到那些大操大办老人丧事的人,他会格外气愤:“你摆在供桌上的那些东西,老人活着的时候见都没见过。不给人花钱,给鬼花钱!”
但是无论怎么不喜欢,只要有人请他帮忙,柴树冈从来不会推辞。就在采访过程中,不断有村民来请他帮忙写证明材料、申请材料,柴树冈全部应承下来。
“不喜欢我的人多得很,我不在乎。要是这个地方实在过得不顺心,我和老伴就不住了,到城里去!”话虽如此,柴树冈的院子里却堆放着早已准备好的沙石和二手的门窗,他打算把地里的黄芩收回来以后,就拆了院子里的那两间仓库,重新盖成房子,免得孩子们以后回老家时没地方住。
欢迎光临 华粹影像(成都摄影棚专业租赁) (http://bbs.chinatree.com:8080/)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