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粹影像(成都摄影棚专业租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0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纪实摄影现状分析

[复制链接]

3313

主题

0

好友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01:20: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lee 于 2014-9-2 01:22 编辑

  “没有过去的历史”可以做两方面解读:一个指它缺乏以往的文化传承,是强调它缺失纪实摄影所需要的历史基础。再一个说中国社会的嬗变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一章,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实就是未来的历史。
  一、缺乏文化传承带来的问题
  说中国的纪实摄影“没有过去”,主要是指它缺乏人文精神的文化传承。与西方比较而言,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人道主义、人文意识、人本思想等诸多精神 实质因为受官本位强权钳制,一直没有酿成全民族的启蒙运动。这样机制的主流文化的极端走向往往是,一方面变成装点行尸走肉的衣衫,一方面充当扼杀鲜活人性 的武器。如此延续中我们习惯了好坏两极的判断,这不仅妨碍对摄影功能的探讨,更妨碍我们认识世界的准确度和深刻性。
  用照相机去观照社会观照人生的前提,是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丰厚的现代人文思想基础,因此这个角色在十九世纪是不可能出现在中国的。那时的中国现代 性才刚刚萌芽,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情况稍有进步,但是随后连年的内外战乱逼迫摄影只能成为实用和斗争的工具,将摄影功能简化成立等可取的宣传画。
  长期狂热的单一思想环境,使摄影抽离了活生生的现实,公式化地用镜头印证政治概念,这样的历史几乎笼罩了改革开放之前所有摄影家的命运。1976年 4月5日前后几天的北京,当一部分摄影爱好者在悲愤中想遵从个人的情感见证现实的时候,诞生了“四五运动”的摄影群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以个人 的观察角度发出的摄影声音。它产生的营养催生了与政治宣传摄影分庭抗礼的信念,启示摄影一定要真实地面对现实存在,担负起“不能让历史留下空白”的使命, 奠定了新时期摄影的努力方向。
  1987年一些中、青年在西安筹划的《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及1988年在北京的同名展览又向前迈进一步。它以1949年以来的摄影作品为审视 对象,企图从中厘清中国摄影的发展轨迹,寻找中国社会变迁的印记,端详中国人民精神的物化证据。它成为中国纪实摄影一个标志性的文化事件,直接影响当代中 国摄影人的价值观和思想旨向。遗憾的是它还没有来得及被广泛传播和探讨,就沉入突变的现实中。但是毕竟中国已经打开了国门,普世价值观势不可挡,相当一部 分以新闻摄影安身立命的传媒人和以艺术摄影扬名立万的青年们面对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摄影的价值,认同了纪实摄影这面大旗。随后的1990年代、 2000年之后,纪实摄影的实践者们在题材的广度、作品的深度、摄影者个人意识等方面不断开拓。一时间,纪实摄影在中国俨然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运动, 担当了公民们的人文视觉启蒙。无须讳言,它的本源是政治的另一种反拨,从回归对人的本质认识上来说还处于一个过渡性阶段,将其观念和方法粗放地看做摄影原 则势必会局限摄影人的视野。

1.jpg
侯登科作品


  在视觉经验上讲,我们缺乏现代性的观看经历,从价值观到审美观基本停留在农业社会的认知范围。表面上看是因为国家积贫积弱,经济和教育不发达,其实 更重要的原因是历任统治者固守农业社会的成功经验,贻误了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势必也拖延了文化对应社会结构的演变进程。具体到纪实摄影,我们的观看经验还 是绘画式和求证式这样陈旧的观念。
  纪实摄影人的成长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社会的宽容,哲学的多元,个人受到良好教育,从业者素质所需要的养护期……,这些统统长期缺失。当我们重新获得 自觉意识后,明显地感受到没有批判精神是多么容易丧失力量,缺乏专业的训练和个人素养的培育在驾驭摄影的个人质感方面怎样显得力不从心,社会震荡中造成的 擦伤在我们几代摄影人的心灵处处可寻。
  二、现实就是未来的历史
  我们的社会现实是纪实摄影家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宝贵资源,不过对于摄影来说它是一种时间性资源,脱离了时间性,摄影就丧失了对应社会现实做出反应的 可能,这和人的生命有时间性是一样的道理。因此纪实摄影是以个人的命运置换社会的命运,是极端个人化的行为转化为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有效手段之一。
  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巨变期,这个时期取得的经验与教训对人类非常有价值,中华民族每个人个体的境遇和体验都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成为后人研究历史的个 案。这是还没“过去”的历史,纪实摄影需要冷峻、敏锐地洞察社会和人性的复杂,不失时机地按下快门。我们的纪实摄影作品今天是沟通人与人命运的桥梁,明天 是述说历史的文物。在这历史“进行时”,我们不但有责任记载我们自己的命运,而且有可能发挥我们对摄影本体的贡献,因为摄影本身也正在发生巨变,传播方式 也正在革命,时势造英雄,我们需要敢为天下先的人物。
  三、现代的观察方法与纪实摄影
  经典的纪实摄影不但会纪录很多重要的时代信息,而且还会产生直指人心的力量。这种直指人心的力量一方面来自摄影家镜头中的立场或态度,这种立场就是 他觉得必须用镜头对于眼前的形象给予正视,这种态度有时候就是一瞬间心灵的一丝颤动。另一方面也来自镜头摄取的现实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这是摄影独有的观 照功能。在最近30年的跨度里,中国摄影家的努力对应了一段文化嬗变的历程,因此也就将他们的影像和他们自己融入了历史,显示出文化自觉的价值。这本画册 里很多照片有力地证实了纪实摄影的立场和态度,同时也凝固了不可追回的时光中耐人寻味的细节。

2.jpg
胡武功作品


  尽管故事片电影、小说都是撼动人们心灵的利器,但是纪实摄影凸显的是非虚构力量。它所展现的形象不是摄影者主观臆造的东西,而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存 在,它直接借用现实原型来观察人生表达情感的方式本身就是现代性的最好体现。这种简便的科技手段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可能亲身参与的“生存方式”,人们不 仅可以成为拍摄者,还可能升华为解读中的思想者。必须指出的是,由于摄影直接复制现实原型,它就具备了实证的功能,这是纪实摄影最根本的功能。但是同时它 也产生了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模糊地带,使其实证变得可疑,变得复杂丰富起来。当我们认真研究其中的缘由,痴迷探讨摄影与现实的纠葛,摄影才不会沦落成一 门儿制造垃圾的手艺。
  虽然单从记录现场的可信程度上看,现在dv简单易行,可以复制多时空、多角度有声有色的动态记录,却与纪实摄影无法互相替代。纪实摄影把现实生活变 为时空切片,这些静止的形象可以长久地让我们凝视,在凝视中读图人方能注意到在现实生活常常被忽略的视觉元素。这种时间、空间的缩放技术使我们从一个全新 的角度重新审视人类社会。凝视的力量不仅来自于摄影者的洞察力,更重要的是被摄体的本真程度;凝视的容量取决于照片上记录元素的丰富性和观赏者自身的读图 能力,这就决定了照片不仅见证着拍摄时代的印迹,还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新的解读可能。而在电影与dv之类视频重构的时空中,凝视不是唯一的观赏方 式。

3.jpg
姜健作品


  四、我们的挑战
  以往的纪实摄影拍摄的人相对较少,当人们回首那个时代就自然地追寻这些珍贵的影像,今天数码摄影全民化,借助网络的普及互相类似的记录铺天盖地,这 是时代对于纪实摄影的挑战。奥古斯特·桑德、尤金·史密斯等一代大师经典式的摄影方式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绝响。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日渐兴旺的纪实摄影 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西方纪实摄影先驱们对于我们的影响痕迹。无论我们有自觉意识地用镜头对准社会做出感性的反映,还是后来摄影家个人梳理旧作时候的理性眼 光,上个世纪30-40年代的先驱们以及80-90年代 “荷赛”以来的风潮都会成为挥之不去的参照系。这样的一种影响帮助我们加快了前进的步伐,也无须讳言地把我们置入步人后尘的行列。可以说,在纪实摄影的关 注方法和思维方式上,西方始终在引领我们。中国的纪实摄影从无到有,终于能有所贡献的还仅仅是能为人类记忆中国的一部分社会生活状态。中国纪实摄影家的个 人思想、摄影本体语言、工作方式等元素还远远没有对世界产生影响。才华与专业能力的不足是中国摄影界的普遍现实。每一位成功的人物迅速成为别人追随、模仿 的样板。2000年之后的商业大潮成为继政治权利之后的第二力量,参与主宰着摄影家的沉浮。中国摄影家在与国家一起走向现代性的征途上遇到的问题,很多是 没有先例的,因此这也是我们大有作为的空间。

4.jpg
王福春作品


  当下,我们回溯英文原意去定义纪实摄影已经不重要了,由于实践者的动机差别和现阶段传播渠道等诸多原因,纪实摄影在中国逐渐变成了一种特指。用照相 机对现实思考、表态成为纪实摄影家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立场与态度不仅是对社会的,也包括对摄影本身的。纪实摄影的一大魅力在于照片上能读到摄影者的态度与 立场,但是同时又可能以另外一种态度与立场去解读同一幅作品。一幅照片可以容纳不同甚至相反的多种解读空间正是摄影迷人的地方。纪实摄影家毕竟不是社会学 者,他只是一位具有自觉意识的记录人。我们不能强求大多数记录人都有犀利的眼光和深邃的思想,但是不应该忘记,具有犀利的眼光和深邃思想的摄影家是时代的 幸运与骄傲。
  我国纪实摄影探索中有些作品是采用了“点子”方法,按照一个“点子”派生出一批作品,单纯从实用的角度说相对容易成功,但是要明白“点子”的能量是 有限度的,探索如果停留在浅表的层面上是不可能产生大手笔的东西。还有不少摄影人以为记录了困苦就是纪实摄影的人文立场,因此影像的掌控上就追求视觉冲击 力,用超广角或鱼眼看生活中令人心痛的东西,迫使你感觉震撼。或者一律四平八稳的“呆照”,刻意保持着所谓的风格。这些都是无能的表现。我们看看寇德卡的 视野,他不断挑战自己、挑战同侪,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变化。我们忽视了使用120便携照相机的尤金?史密斯从题材、观察方式到摄影语言的掌控等方面是如何 挑战大画幅的同行们,不研究两代摄影家之间、同代摄影家之间的挑战,使我们总是只看到熠熠闪光的名字,看不清楚他们的发展脉络。
  站在今天这个节点上分析我们近年困惑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摄影家个人的思想敏锐性、才华与专业能力的局限。在一个特定国度传递出感同身受的人生体验, 把你所能感受到的一切融化在个人视觉特质中,遵从内心,放开眼界,跟被摄人分享命运,追求更深入、更系统、更具个人独到性可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方向。在倾 心关注现实社会的前提下,摄影家的任务是探讨摄影本体的奥秘,包括传播方式的革命,开拓运用摄影的多种可能。我们不能再以题材的重要性为摄影师掌控摄影语 言能力不足打掩护,仅靠镜头前纪录的社会现象的独特性是不能占据世界摄影史话语权的。只有从摄影本体引领发展的人,才在世界摄影史上彰显地位。

5.jpg
贺延光作品

五、人本精神的洞察力和立场与态度

  当摄影家强调对于人性的洞察力的时候,必须同时研讨实现洞察力的手段。对于人性的洞察力不是摄影家的专利,文学家、社会学家都离不开对于人性的洞察 力,但是他们实现目标采用的是不同的方式方法。在中国纪实摄影发展初期,基本上是借鉴文学的、社会学的观察方式和理念,经过30年的实践,可以构建经由镜 头观察、思考的属于摄影家的手段来表达对于人性的洞察力。纪实摄影在中国,除了它承载着人文关怀的普世价值,更重要的是开拓中国人个体的洞察力。那些空泛 记录现实的照片在今天都是消费之后需要马上处理掉的垃圾。商业社会比照农业社会和早期工业社会,它每时每刻都爆炸般地出现视觉垃圾,可怕的是我们的眼睛时 常辨别不清作品和垃圾的区别。通过30年的实践,大家逐渐认同了纪实摄影必定要反叛画意审视,必定要反叛宣传模式,由摄影的途径肩负起社会责任。责任感对 于画册中展示的这一代人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刚刚脱离了极端政治化的羁绊成为负有追求自由民主使命的人,我们距离完全自由的人尚有段不小的路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Chinatree Inc. 51010602000430 ( 川B2-20070068-9 )

GMT+8, 2024-11-23 21:5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